词性、组合、词长、感情、近音词、近义词、反义词,查词帮助。
旧时地方上储存粮食以备荒年同济公众的粮仓。
英public granary;
隋 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
引《隋书·长孙平传》:“平 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閭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宋•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使岁穰输其餘;岁凶,受而食之:故义仓之法自此始。 长孙平 修之 隋 以富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賑济百姓。”王闿运 《储玫躬传》:“譬喻州人积穀设义仓,以待非常。”
储存粮食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
引《隋书·卷四六·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北齐时征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此为义仓的先河。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 始设义仓。《隋书·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在收获时向民户征粮积储以备荒年放赈。因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因而亦名社仓。后又定积储之法,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唐初置义仓及常平仓,元和中改称常平义仓。 清代规定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互相区别。至咸丰、同治时义仓已名存实亡。
义 [ yì ]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如 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如 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 如 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 如 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 如 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 如 义齿。义肢。 7. 姓。 [更多解释]
仓 [ cāng ] 1.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 如 米仓。粮仓。仓储。仓房。 2. 匆忙。也作“~猝”。 3. 姓。 [更多解释]
yì cāng
yì zūn
dì guó zhǔ yì shì zī běn zhǔ yì de zuì gāo jiē duàn
dà hàn zú zhǔ yì
dì fāng mín zú zhǔ yì
dà mín zú zhǔ yì
yì zī dí
zhǒng zú zhǔ yì
zhē zhōng zhǔ yì
yì zhōng
yì dăn zhōng gān
zhí yì
yì zhī
zhăn cāng
cāng yǔ
cāng yīng
yán cāng
cāng yă
cāng xū
chuàng huăng
cāng xiāng kě qī
cāng xiāng
shí zhǐ cāng
zhǐ sǔn kāi cāng
jié shǔ cāng
答:义仓的拼音是:yì cāng点击 图标播放义仓的发音。
答:义仓的意思是:储存粮食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